相信很多人都還記得在春節聯歡晚會上的由聾啞人集體表演的千手觀音的節目,那一刻,震撼我們的不僅是表現出來的千手觀音的壯觀的場面,更重要的是那些聾啞人的精神讓我們更加令人震撼。
那么,作為佛教中六大觀音之一的千手觀音擁有怎樣的來歷,石雕觀音像又是怎樣興起的呢?
觀音對于大家來說都不會感到陌生,寺院中經常供奉的佛像中有觀音的,一些信佛人家中也經常會擺上一尊觀音像用來供奉。
不過千手千眼觀音卻是不經常見到的,它的由來一定也有著動人的故事。
相傳,在古代的興林國,國王有三個女兒,最小的女兒就叫妙善,妙善自幼修行,可是國王不準,想讓她還俗嫁人,妙善不愿意,國王就一把火將其修行的廟庵給燒了。
這把火卻造成了廟中數百名尼姑身亡,妙善也被燒傷,不過幸被白虎所救,后歷經千辛萬苦以后才到了香山繼續修行。
而國王在火燒了廟庵以后突然生了怪病,臉上布滿了膿瘡,人說需要用親生骨肉的一只手一支眼才能治好,大公主與二公主皆不愿意,只有至善至孝的三公主這樣做了。
后來妙善的行為感動了釋迦摩尼,于是就還她了一個千手千眼,這就是后來的觀音大士了。
不過,雖然說是千手千眼,但卻不是所有的地方的塑像都是千手千眼的?,F在的很多的千手千眼觀音雕塑像其實都是42只的,而以每只手每只眼分別代表25只,這就是現在我們經常能夠看到的千手千眼觀音了。
相關文章推薦: